【编者按】12月27日,南方+发表了对我校校长雍和明的专访文章《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雍和明:“经济强省”和“对外开放”是广东金融创新的土壤》,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当前,广东金融正锚定建设金融强省目标,提升金融产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实现金融改革开放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站在新的起点上,广东金融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12月1日,广东金融创新奖评选结果正式揭晓,包括评选项目在内的一系列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措施正在全省实施。
在广东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背景下,广东金融创新有哪些大机遇?广东金融强省建设具备哪些条件和土壤?广东如何更好地激活创新因子加速建设金融强省?对此,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了广东金融学院院长、教授雍和明。他认为,“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实现金融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
金融新定位,需要创新发展解决
南方日报:广东金融创新奖是广东省金融方面唯一由省政府举办的省级评选表彰活动,为什么要举办此活动?该活动对广东省金融创新氛围营造、金融强省建设、共建国际金融枢纽有何积极意义?
雍和明:广东长期都是经济强省,又是金融大省,“广东金融创新奖”作为广东省14个省级评选表彰项目之一,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设立基础的。
首先,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格局里,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金融创新是有利于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能大大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效率的。
其次,无论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广东“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都明确了“建设国际金融枢纽”。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核心战略性定位。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国际金融枢纽”,需要广东省金融业贯通产业链全流程、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特别是要发挥在资源配置和资金交互中的中枢调节作用。面对金融新定位必然产生金融新场景,这些金融场景需要金融机构实实在在地通过业务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等创新发展来解决。
所以,活动在宏观层面可以通过评优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形成广东省金融创新的氛围。在微观层面,评奖过程是促进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提供优质的平台让各类金融人才和机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金融创新的“发展、稳定、科技”互为因果
南方日报:从定位来看,广东金融创新奖主要表彰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金融稳定运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积极改革创新、作出重要贡献的省内各金融机构和相关金融企业、组织,为什么强调金融机构三方面标准的积极举措?
雍和明:首先,金融稳定属于金融监管范畴。从底层逻辑来讲,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具有诱发作用。很多金融创新的目的是规避政策管制的,也是我们常说的“业务、模式创新也制造了新的金融风险”。当创新引发风险的概率较大时,就能得到监管机构重视和发现。在这个逻辑下,金融发展创新可以促进金融稳定创新。所以广东金融创新奖同时强调金融发展类创新、金融稳定类创新,因为两者间是互为因果关系。
其次,从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信息化、电子化、还是数字化阶段,金融业的发展都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金融科技类创新标准的设立是符合业态发展规律的,具有公共性、基础性的特征,既包含技术创新赋能金融业务、流程、模式的创新,也包括了技术创新赋能监管金融风险的技术、规则、制度的创新,即常说的监管科技创新。
这就不难理解广东金融创新奖主要表彰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金融稳定运行、推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的积极改革创新。
广东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业导向明确
南方日报:从奖项的结果看,广东金融业形成了哪些“广东经验”?
雍和明:从此次奖项结果的结构看,可以说创新成果通过标杆示范效应,加快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广东经验。具体体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先行先试”的国际性。例如广州银行的“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站服务方案”、农行广东分行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和金融市场创新项目”等,说明广东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行业导向很明确,即大湾区所需,机构创新所向。
第二,“多层次多结构”的探索性。例如深交所的“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股票期权试点”、广东省联社的“广东农信全面组建农商行改制化险”、广东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基于绿色金融体系的生态补偿平台”等,说明广东金融业创新既重视直接金融体系的创新也聚焦间接金融体系的优化,特别对重点特色领域的创新也保持高度重视。
第三,“数字化驱动”的基础性。例如央行征信中心广东分中心的“广东省征信查询安全管理平台”、微众银行的“软硬件全栈国产化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及架构”、中金金融认证中心华南分公司的“第三方可信电子函证平台”等。说明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时代,广东金融业的创新成果更聚焦平台化、公共基础化及普惠化。
“经济强省”和“对外开放”是天然的条件和土壤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省金融创新取得了哪些成就?当前,广东具备哪些金融创新的条件和土壤?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金融创新迎来了哪些机遇?
雍和明:现阶段来看,广东长期坚持金融强省目标建设,相比其他省市,从基础上看,广东的金融业基础设施相对发达。从结构上看,金融结构比例逐年优化。从创新上看,金融机构创新活力较强,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度高。广东已经初步为建设生态环境优良的金融安全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打下良好基础。可以说,经济强省的基础条件和金融对外开放是广东金融创新与生俱来的条件和土壤。
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广东金融创新仍然有大机遇可抓:一方面是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中心强化资本市场功能的机遇和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的市场新增机遇,另一方面是连接港澳的跨境“金融通”的政策机遇和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金融产业机遇。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成金融强省
南方日报:结合广东“十四五”规划,广东为什么要强调金融创新?未来金融创新工作应该如何开展?
雍和明: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围绕科技创新的区域竞争和兼并重组日益活跃。依托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底层技术的金融科技不断突破创新,驱动传统金融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发生颠覆性变革。“十四五”时期,广东金融发展仍处于优化结构、提升能级、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实现金融更高质量、更具效率、更加安全的发展。
未来,要抓好壮大现代金融产业,巩固增强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实施“金融+”工程,发挥好金融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血脉”和支撑作用;加大金融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稳定外资外贸、扩大内需、加快创新发展、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利性、可持续性,增强普惠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
广东将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及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资产结构、社会融资结构,金融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金融科技发展引领行业方向,金融开放达到更高水平,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金融强省。
附原文链接: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雍和明:“经济强省”和“对外开放”是广东金融创新的土壤